您的位置: 首页 >特色教育>详细内容

特色教育

劳动教育邂逅非遗文化|连厢篇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4-18 18:02:0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五千年来,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髓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,赓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涵养了中华儿女坚定的文化自信。

甪直古镇人杰地灵,文化底蕴深厚,独具魅力的特色非遗代代传承,尽显品质匠心!躬逢盛世,甫里中学勇探索;值此良机,劳动教育出新章:当青春践行邂逅历史文明,可以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呢?

连厢篇

连厢,又称莲湘、莲花落、霸王鞭、花棍、金钱棍、打花枪,是将一根三尺多长的竹竿,两端各掏空两对一寸多长的孔眼,在每个孔眼内镶一对铜钱,再在槽口附近扎上数组彩色绒线,增强视觉效果。甪直连厢,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,融合了江南水乡柔美细腻的风格和特质,流传更广泛,特色更鲜明。2016年,甪直连厢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。

连厢

冷周逸了解连厢

甫里中学一直以来都设有“连厢队”、“连厢班”,每逢重要文艺活动,学校经常会上演精彩的打连厢表演,奉上动人的视听盛宴。为了让非遗连厢文化走进每一位学生,甫里中学大力开展劳育系列活动“非遗我传承”,努力实现从“连厢班级”到“连厢学校”,甫中人在路上!

连厢合影1

再看!甫中学子穿上甪直水乡妇女服饰,手持精美连厢,随音乐翩翩起舞,他们用青春起舞,动感节拍诠释非遗连厢文化。

连厢合影2

连厢合影3

连厢合影4

改良劳动教育模式不只是形式,传承非遗文化也不能是空话。甫中学子充满活力、富有创新,他们舞动的不仅仅是连厢,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,从此刻起根植,再以后便可能成了深厚热爱

通过学习和实践,不断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,使这些瑰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和发展。这样一番过程,劳动教育就不再是简单的劳动教育,甚至能达到五育融合的效果。

长路漫漫,功在当下,利在未来。热爱是动力,传承是使命。希望甫中学子能从青涩少年长成可以独当一面的非遗传承人,用青春劳动,担负非遗传承的青春使命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