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教育邂逅非遗文化|服饰篇
五千年来,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髓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,赓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涵养了中华儿女坚定的文化自信。
甪直古镇人杰地灵,文化底蕴深厚,独具魅力的特色非遗代代传承,尽显品质匠心!躬逢盛世,甫里中学勇探索;值此良机,劳动教育出新章:当青春践行邂逅历史文明,可以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呢?
服饰篇
“青莲衫子藕荷裳”,是别具特色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,是千百年来甪直农村妇女在从事稻作农业过程中逐渐创造、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吴东水乡妇女服饰。主要有八大件组成,包括包头、肚兜、拼接衫、拼档裤、襡裙、束腰、百衲绣花鞋、卷膀等构件,是江南妇女智慧的结晶。2006年,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列入保护名录。
在甫里中学开展的“非遗我传承”劳育系列活动中,率先登场的便是制作甪直水乡妇女服饰。看!甫中学子在家长的指导下,用剪刀针线裁剪缝制出各种各样的服饰,有的甚至还DIY了起来,创意十足!
改良劳动教育模式不只是形式,传承非遗文化也不能是空话。甫中学子充满活力、富有创新,他们制作的不仅仅是服饰,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,从此刻起根植,再以后便可能成了深厚的热爱。
通过学习和实践,不断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,使这些瑰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和发展。这样一番过程,劳动教育就不再是简单的劳动教育,甚至能达到五育融合的效果。
长路漫漫,功在当下,利在未来。热爱是动力,传承是使命。希望甫中学子能从青涩少年长成可以独当一面的非遗传承人,用青春劳动,担负非遗传承的青春使命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