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学科,探究学法,整合资源,两课落地
苏州市吴中区甫里中学“十三五”教科研成果回顾
2014年,甫里中学从甪直中学分开独立,教育科研从零起步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,聚焦学科特色,探究学法,整合资源,落地生根,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支持作用,我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。
2017年至2018年完成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《基于学科特色的合理组合学习方式的研究》,并在区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贰等奖。2019年至2022年完成市级规划课题陶研专项《初中古诗文吟诵“教学做合一”研究》,2020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叶研专项课题《叶圣陶教育思想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吟诵校本课程的研究》已进入开发资源、总结提炼、落地推广环节,预计明年结题。
一、坚持校本研究,探索切合路径
1.校本调查,解决本校问题。为了寻找到切合我校实际的发展路径,我们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研究,切中需要,提炼方法,2018年撰文《关于合理组合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——以甫里中学为例》,发表在当年《苏州教育研究7、8月合刊》;2021年,通过钉钉对吴中区师生(包括我校)作古诗文教学问题和支持需求的问卷调查,撰文《切合本质,变革课程——关于吴中区古诗教学弊端教师问卷的分析报告》《关于古诗文教学支持的学生问卷分析报告》,分别获得当年教研论文的特等奖和二等奖。
2.校本培训,突破发展瓶颈。教学观念的突破和与时俱进,是较难突破的瓶颈。敬业勤奋是我校教师群体的本色,我们希望通过理论指导,将有效改变观念,提升实践品质。学校教科室动员本校教师积极参与教科室活动,这样做有利于更多教师熟悉本校情况,更大范围高质解决本校教学教育问题。比如,首个课题主要成员就是各教研组长,通过教研组长辐射到所有教师。另外,新教师培训、青蓝工程、青年教师论文写作指导是我校培训传统项目。教科室每年参与校本培训,指导科研写作,辅导参赛论文修改。我校教师自2019年至2021年共发表各级论文?篇获奖论文?篇。课题组成员陆续评为区、市学科带头人、区名师与高级职称。
二、坚持学科中心,促进师生发展
1.学习方式,合理组合。学习方式研究,旨在引领师生教学水平提升、能力发展。教科室课题组抓住学科特色,寻找合理的学习方式组合规律,同时以《自主教学日志》为抓手,师生合作,加强作业管理,促进学生群体自主学习,使我校教学管理高能有效。因此我校每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,教师也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。
2.学科方法,有序攻坚。基于学科本质,研究基本知识与方法,需要厚实的理论修养和学以致用的勇气。我校研究学科基本方法与常用学习方式整合、学科间的整合。以陶行知、叶圣陶两位教育家思想为指导,梳理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探索,形成专著和系列论文.
三、坚持资源整合,提供教学支持
1.收集筛选教学资源。教师知识结构和理念常常有盲区,为了让老师迅速上手教研,从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做起,比如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“教学做合一”理论和叶圣陶教育思想;又如建立“初中古诗文吟诵课题组”公众号,配合教学进度,提供吟诵教学需要的备课资源。
2.致力开发优质资源。我们邀请著名评弹演员李红老师参与吟诵课题研究,致力开发古诗词吟唱,提升师生艺术欣赏修养,为语文课程建设做出贡献。
四、坚持两课对接,推动成果转化
教科研活动不能停留在写几篇论文上,成果也不能留在文本上,只有转化为实践活动,才能真正落地生根。我们教科室每学期开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、新老师的亮相课、期中后的调研课、期末前的汇报课、以及各种优质课,这就促进了教师群体的教研互动,如今“磨课”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。展示课、研讨课、示范课,赛课,逐步实现理论成果向教学实际转化。近年我校教师优质课基本功竞赛捷报频传,苏州市一等奖8次,二等奖12次,区级一等奖共33次
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。我校教科室将继续坚持校本研究,聚焦学科,开发资源,建设课程,让科研成果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相信以“十三五”的教科研成果为基石,“十四五”一定会有更丰厚的收获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